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admin 阅读:54 2024-02-05 00:16:38 评论:0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向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谋篇阶段,是全面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的布局阶段,是松江持续推进“一个目标,三大举措”在新时代坐标中高起点打造具有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关键时期。

  第一部分  “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评估报告

  一、“十三五”期间松江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一)主要成绩

  “十三五”时期,区委、区政府着力推进教育事业“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整体发展战略,举全区之力打好“资源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三大攻坚战,做深做实养正达人德育体系、强校工程、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环大学城教育新高地、教师全员竞聘等重点项目,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形成具有松江特色的育人模式。

  1.抓进度,攻坚克难,加大教育资源补给

  应时而动积极应对,加大资源补给力度。“十三五”期间,松江教育面临严峻考验。从全市来看,松江区人口总量排名第四位,人口增速排名第一位,学生人数增幅全市最快。幼儿园在园人数连续三年高位运转,小学学龄儿童数量步入高峰期,教育承载的压力不断增长。区政府以坚强决心,解决教育资源难点问题,连续两年将16个教育地块的动拆迁工作列为区政府重点项目。“十三五”期间,共新建、改扩建学校67项,学校总数、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均有大幅增加。与2015年相比,全区公办学校总数净增43所,增长率达24%;幼儿园、小学、初中用地面积总量分别增长了40%、9%、29%;幼儿园、小学、初中总建筑面积分别增长了47%、22%、30%。

  区校联动深度合作,引入高校优势资源。松江教育与松江大学城高校紧密合作,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开办12所附属学校,形成“环大学城教育新高地”,充分挖掘高等教育优势资源,探索中小学优质办学新思路,打造了一批人民满意的新优质学校。

  2.抓根本,立德树人,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深化文化育人,厚植家国情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动戏曲、书法、传统武术等进校园,举办“平复帖杯”上海市师生书法比赛,做好文化传承。推进云间文化“一校一品”建设。编写《云间小学生经典诵读》,扩大“非遗”项目进校园,成功培育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9个,区级非遗项目19个。举办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成果展示,5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推进课程育人,强化德智融合。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9所高校签署一体化共建协议书,创新“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开发50节精品课程。开发语文统编教材学科德育资源包102节,云间成长课程37节。开展落实学科德育案例评选,先后承办上海市“学思践悟十九大,立德树人在课堂”总结表彰会和“优化学科德育实践,深度推进‘两纲’教育”展示,70个课例入选市级德育精品课程。城市科技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

  注重实践育人,增强社会体验。出台《关于推进松江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规范研学旅行工作开展。优化高中学生志愿服务模式,形成“2+1+X”学生志愿服务课程和“五色花”志愿服务特色系列活动。落实《上海市松江区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稿)》,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达138个。推进馆校课程开发,建成15个红领巾考察寻访基地。

  构建协同育人,实现合力共育。组建13个区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举办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加强队伍建设。出台《松江区家庭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四级家委会和专委会;组建“成长365”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云间父母讲堂;出版《松江区家庭教育指导读本》,修订《云间父母修炼指南》;开展区级共享课程和家庭教育指导力培训。与文明办、妇联、台办、水务局等建立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营造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共育的良好氛围。“十三五”期间“养正达人”学生成长工程成果丰硕,2020年松江成功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

  3.抓质量,优质均衡,实现教育转型发展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开办幼儿园56所,其中公办24所,民办32所,总计增加班级数344个;公办幼儿园平均班学额由2015年的34.7人降至2020年的32.1人;符合条件的本市常住3~6岁儿童毛入园率99.8%,公办幼儿园覆盖率5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9.8%,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67%,本市户籍3~6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率100%。形成以“雁阵文化”统领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实践集团化办园、同质化委托管理及个性化城郊共建等综合改革项目,建成“引领、保障与监控各园保教质量稳步提升”管理体系。完成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独立建制与区早教服务指导中心共同建址,形成“1+21+X”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落实9个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试点,完成11个托育园设立审批,公民办托幼机构托班学位增加727个,托育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区域内学校均衡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019年度上海市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显示:小学绿色指标项目实施成效进步显著,底部水平持续抬升,校际差异明显缩小;关键指标“高层次思维能力系数”有质的突破,本区2019年较之2016年,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提升13个百分点;数学A类水平人数比例高于市平均1.0,艺术A类水平人数比例高于市平均7.5;区内语文校差异率在15%以内。聚焦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等重点项目,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依托松江大学城高校资源,加强12所大学附属学校建设,组建6个以大学附属学校为引领的教育集团,构筑环大学城教育新高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均衡分班、民办学校超额摇号;落实中考改革各项配套措施。老百姓对松江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发布《松江区高中教学联盟建设实施意见》,成立区高中教学联盟。建立高中教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高考新政下学校教学改革瓶颈问题和难点问题研究。建成10个学校优势学科基地,落实优秀教师跨校助教机制,组建高中五大学科(数物化生信)名优教师指导团,实施等级考学科优质师资共建共享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共享、经验共享”。高考成绩逐年攀高,2020年本科达线率94.49%。六所公办高中已全部构建起切合本校实际的特色课程, 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课程特色鲜明——松江二中的E-SA-S课程、松江一中的B-S-I课程;上师附外、华实高中、立达中学、松江四中等全部立项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创建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样发展、彰显特色”的松江高中办学模式已初步形成,实现了我区高中教育转型和共同发展。

  特殊教育内涵发展。贯彻落实《松江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顺利完成本轮行动计划四个基本指标,即:学前特教点街镇覆盖率100%、残疾儿童入学入园评估率100%、“一生一档”建档率100%及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入学率高于市平均;完成辅读学校图书馆达标建设;建成9所无障碍校园;建设28个资源教室,随班生5人以上的学校全部配备专用资源教室。积极开展各学段特殊教育工作,61所开展特殊教育的学校(幼儿园)形成了学前至中职阶段十六年一贯制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所有学段学生全部享有免费教育,资源教师全员持证上岗。学前教育阶段,合理设置学前特教点;义务教育阶段,完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职教育阶段,以“产教”“普特”双融合为特色,促进特殊学生适应职业融入社会。完善医教结合管理机制,与残联、卫健委等加强跨部门合作。2018年至2020年,开展946次送教上门,惠及33个重残学生和家庭。课题引领,参与市级项目4个。

  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中本、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打通了人才梯度上升通道,成立了松江区职业教育集团、松江区技师学院,政、行、企、校形成合力,培养包含高级工、技师在内的高技能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率先建设区级校企合作基地32家。加盟企业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加盟学校覆盖区域内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成人高校。建设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核准确立了“李聪中式烹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五年来,职业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推荐率100%(部分学生进行二次或三次推荐),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80.86%。五年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获4金31银37铜,2019年城市科技学校奖牌数位列全国第八、上海第一。城市科技学校被评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终身教育多元发展。积极推进各类终身教育创建工作,入选“市老年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市人文行走试点区”“市老年素质教育试验区”,创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全区13所成校全部完成内涵建设合格验收。完善终身教育工作四级网络,形成一批国家级社区教育项目,小昆山镇、石湖荡镇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镇,新浜镇“茶馆课堂”被评为全国终身教育品牌项目。推进终身教育社会化发展,建立57个区级修身立德社区教育社会学习点,32个市民体验基地,形成“寻根历史”“多彩高校”“阅读建筑”3条人文行走路线。成功创建上海市居村委示范学习点52家、上海市老年教育老年人社会学习点27家、上海市老年教育养教结合学习点(含养教结合标准化学习点)19家。加快推动“云间乐学”终身学习资源建设与配送,成立“松江区传播者讲师团”,开展272场讲座,开展“五艺进社区”配送项目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探索“我要学”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以“云间众学”为主阵地开发280门课程、80节微课。打造区终身教育“云间系列”品牌项目,形成“一街镇一品”百花齐放的终身教育特色发展局面。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组建上海市星级团队近1200支,29支获评市“五星学习团队”。

  4.抓梯队,强师兴教,构筑教育人才高地

  多措并举,提升师德素养。坚持典型示范,广泛开展寻访评选“松江教育年度优秀教师”“松江区园丁奖”“松江区教书育人楷模”等活动,宣讲师德好故事,激发教育正能量。出台《松江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十不准”“八个严禁”。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优化结构,打牢发展基础。提高新教师入职学历标准,加强教师在职学历进修政策保障,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与2016年初相比,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分别从60%、70.3%提高到69.1%、82.5%,初中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从17.2%提高到24.4%,高中阶段学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从23.7%提高到30.3%。开展新进教师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帮助新教师尽快转换角色,促进专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共有2997名新教师参加了系统培训。

  建设平台,充实骨干队伍。建设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学科种子团队、后备干部培训班、新提任校级干部培训班等平台,逐步建立与完善骨干教师发展体系。目前有32个学科共同体,42个指导团, 发展744名成员。实施“卓越校长”行动计划,举办“走向教育家办学”系列论坛、“云间教育讲坛”,选送73名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参加上海市“双名工程”(名师、名校长),2人入选“高峰计划”,4人成为“攻关计划”基地主持人。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优秀教师。2016年以来,5人获得上海市特级校长荣誉称号,13人获得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2人被评为正高职称;有25名享受政府教育津贴人员(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全国模范等拔尖人才)、26名区首席教师、391名区学科(德育)名师,634名区教坛新秀。形成了金字塔形骨干教师梯队。

  5.抓管理,“管办评”分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推进教育信息化,服务区域管理和学校办学。落实《松江区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完成教育专网及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万兆核心的教育专网和全区漫游无线网络,完成区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区域“三通两平台”。建成“云间智慧教育”云服务体系,建成集认证、数据、资源三个中心的区域数据中台,共享区域教育数据。统一汇聚区域教育资源,汇聚各类课堂实录及教案课件等备课资料670多万个,实现教育资源统一管理和运维。共建共享国家、市、区、校四级教育资源服务。开展教学习评一致性应用,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能力。完成教育系统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网络建设,项目共投入117余万元,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视频巡视实时化、安全数据长效化、信息公开可溯化、校车管理动态化和检查整改全程化”。落实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智慧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松江智慧教育体系。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2018年起在全市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全员竞聘,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教师活力与动力,三年来,共辞退3人,缓聘分流148人,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松江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试点试验区。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充分发挥章程和制度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理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家长委员会建设,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做好教师权益维护、学生权益保障,顺利通过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示范校评估。

  完善教育督导,落实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逐步完善教育督导工作体制机制。成立松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完善教育督导室督政督学机构设置。制定《松江区人民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教育督导办法》等制度,加快区域教育督导制度化建设。初步建立发展性督导评估框架,建成松江区教育督导评估系统(一期),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纳入系统考核评价,评价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序开展专项督导、挂牌督导工作,督导结果有效运用,在学校评价、领导考核与选聘中发挥了教育督导作用。2018年,松江区被教育部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达成情况

  (二)经验与启示

  1.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积极凝聚发展动力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夯实党的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教育工作党委稳妥实施机构改革,夯实教育事业发展基础,聚焦松江教育重点与难点,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真抓实干。

  2.以资源配置为重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资源优先建设;加大基础资源建设,推进教育用地落实;加快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加大与大学城高校合作力度,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推进强师兴教;严格招生制度改革,落实教育公平。

  3.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以制度建设与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建设;聚焦课堂教学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智育实效;落实体育课程改革精神,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力推进体教融合;加强顶层规划,打造品牌项目,抓牢艺术课程,提升艺术素养;加强劳动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善于劳动的能力。

  4.以百姓需求为动力,稳步提高服务水平

  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发挥综合治理作用,积极履行教育职责。稳妥推进3岁以下幼儿托育,全面实施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把百姓的难题作为政府工作的中心议题。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执政为民理念,松江教育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5.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评估的专业化水平,优化教育督导工作,稳妥积极地开展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加强财务后勤工作,确保困难学生得到资助,强化对食堂等工作的管理,为学校和谐健康发展拧紧安全阀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以评促建,形成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的氛围。

  二、目前松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环境分析

  (一)现状分析

  1.人口持续导入,入学生源增量较大

  截至2020年底,松江区常住人口约195.52万,其中新城范围人口82万。近年来,在9号线沿线、松江新城、G60科创走廊等区域,学龄人口规模呈现非常规增长态势。学生数从2010年11.59万增至2020年的16.26万,增幅达40.3%(全市增幅约为11%),居全市第四位。根据松江区2015-2019学年统计数据分析,各学龄段在校(园)学生数均以年平均约4.5%速度增长。随着百亿级头部企业和重大科研平台纷纷落地松江,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加速汇集以及大居工程相继交付,人口快速导入。“十四五”期间,适龄儿童入学(园)需求将持续增长,现有教育资源继续面临严峻考验。

  2.学校建设加快,平均班额总体偏高

  至2020年底,松江现有中学47所(高中6所、完中1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27所、十二年制1所),共有中学生40002人;小学37所,共有小学生68589人;幼儿园142所,在园幼儿50317人;托儿所14所,在托幼儿374人;中职校4所,学生384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166人。2020学年公办幼儿园平均班额为32.1人,公办小学平均班额43.65人,公办初中平均班额为37.31人,公办高中平均班额为37.95人。“十四五”期间,幼儿园、小学入学高峰逐步延伸至中学,初高中也将迎来新一轮入学高峰。

  3.师资队伍年轻,骨干教师比例略低

  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教职工20153人,正式编制11089人,各公办学校专任教师9694人。公办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82.5%,公办初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24.4%。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占比为46%,高级职称及以上为955人,占比为9%,区级骨干教师1051人,占比为10%。“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引进大量新教师,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态势,骨干教师比例略低。

  (二)发展的形势与机遇

  1.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也密集出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系列文件。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事业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2.松江城市发展定位为教育事业提供新动力

  松江要建设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西南门户、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辐射长三角的高端制造业策源地。该公共属性,规定和影响松江教育的服务品质,肩负国家使命与历史重任。随着区域强化科创意识、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强国意识,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推动松江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再创新传奇,为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提供新动力。

  3.新技术应用为教育发展模式变革带来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相继出台,教育信息化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应用成为新常态,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助推智慧校园深度发展,驱动教育发展创新和评价模式变革,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能。

  4.松江教育成就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充沛后劲

  “十三五”期间,松江教育着眼组织保障,党建引领形成新合力;着眼综合改革,教育内涵取得新发展;着眼民生需求,资源建设实现新突破;着眼强师兴教,队伍建设推出新举措;着眼立德树人,德育工作打造新格局;着眼优质均衡,教育质量攀登新高峰;着眼教育管理,教育保障构建新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松江教育后劲充沛,“十四五”期间将继续以教育新业绩提升人民群众对松江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教育评价导向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还有距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2.资源紧张问题仍困扰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大班额、大校额问题略有缓解,但仍在一定时期内严重制约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息息相关,城乡、新老城区、浦南浦北、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内涵发展不充分。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导入、二孩放开等导致生源大量涌入,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区域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大,优质教育资源少且不断被稀释;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拔尖学生流失严重。

  3.优秀教育人才的数量、质量与教育发展需要有较大差距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革与创新,随着新建学校数量的迅速增长,松江教育近几年连续招聘了大量年轻教师,但优秀教育人才相对缺乏,高级教师占比全市偏低;骨干教师比例被稀释;校(园)长呈现年轻化态势,但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磨炼;年轻后备干部的成长空间和成长路径需要再优化。

  4.家校合力育人的机制与教育管理能力滞后于教育发展水平

  在教育现代化水平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家校之间存在老师与家长角色混乱、权责利不对等现象凸显家校合力育人机制尚不完善;学生群体变化、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中高考改革带来新的挑战,教育管理也面临着转型挑战。目前,松江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系统化管理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部分  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 “十四五”松江教育事业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国和市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上海与松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优化松江教育体系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把握未来的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更加多样的优质、更具包容的开放,努力办出与松江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契合、与信息化革命大趋势相适应、与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相一致的一流教育。

  (二)基本思路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松江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松江教育“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2.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上海一流标准、一流水平,构建公平、优质、便捷、多样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实践本领,提升学生把握未来能力,助力每一名学习者拥有出彩机会、实现健康成长、成就幸福人生。

  3.坚持教育评价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结合松江教育实际,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机制,推进教育领域“破五唯”,引领和倒逼松江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提质增效,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4.坚持服务松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强化教育培养高端人才和促进人力资源储备功能,强化教育服务松江“一个目标,三大举措”,在新时代坐标中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

  (三)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在2020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到202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继续推动松江教育事业“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松江教育坚持“为了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核心理念,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让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贯通融合、终身教育泛在可选,打响“松江教育”品牌,提升松江教育品质,迈向教育强区。

  (四)主要指标

   

  二、“十四五”松江教育事业发展任务

  (一)坚持立德树人,把握教育发展方向

  1.养正达人,实施中小学一体化育人机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松江大地,推进“养正达人”德育建设,形成具有松江地域特征的中小学德育体系。小学阶段侧重“养”,养其志,在学生内心种下爱乡爱家的意识,培养有根脉的人;初中阶段侧重“正”,正其情,在学生思想中埋下自我发展的种子,培养有追求的人;高中阶段侧重“达”,达其行,在学生行动中收获服务社会的成就,培养有担当的云间学子。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青少年学习读本和课程,引导青少年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学习“四史”。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完善区本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组织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品课程征集,丰富区学科德育资源库。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指导意见,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重点推进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育人的探索,推进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开展安全与防范、法律与道德、民族与文化、环境与健康、综合与实践等五大内容的专题教育。

  2.减负增效,提升学校智育水平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不断丰富区本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依托“书香校园”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演讲、写作等活动,着力提升中小学生阅读、表达与写作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探索开展科技教育和实验教学,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推进教学精准分析和反馈,实施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聚焦教考一致,探索义务教育校本化作业体系建设,提高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3.体教融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进“体教融合”工程,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研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培养学生运动特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推进学校体育“三课、两操、两活动”(小学一到三年级落实“四课、两操、两活动”),全面推进“每天校园锻炼1小时”;推进“大、中、小”体育一体化发展;健全选拔规范、评价科学、公正公平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聚焦核心与关键,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引导教师领悟学科价值,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落实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提升在线教学技能,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新模式。

  项目2:推进“大、中、小”体育一体化建设

  有序推进,建设一批“大、中、小”体育一体化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典型,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具备条件的学校积极参与进来,使全区各学校的体育运动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建立健全选拔规范、评价科学、公正公平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基本形成教育局和体育局、松江大学城各高校、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开放性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松江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4.文化滋养,推进云间文化建设

  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文化追求,开展云间文化教育活动,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或民族文化培育项目,形成云间文化特色品牌;开展松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扩大“非遗”项目进校园和非遗传承人评比与展示,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整合松江特色传统优质文化资源(书法、顾绣、面塑、十锦细锣鼓等),构筑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培养高水平艺术后备人才,推进社会艺术场馆、专业院团与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衔接,拓展艺术教育新途径;推进高校和中小学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建设,利用本区高校资源,搭建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跨界培养平台,服务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在电影、戏剧、戏曲、美术等领域设立若干区级中小学文艺名师工作室,加强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和艺术教师的培训指导;依托学校少年宫,构筑青少年“一公里快乐大本营”项目工程,为青少年开辟更多假期活动场所,提供更丰富的培训课程,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

  5.实践涵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重点,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家庭劳动教育指导体系、校外劳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学校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关于推进松江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和校外成长空间;根据域情、校情、生情,各中小学依托自身自然和文化资源,制定研学旅行路线图,形成行走松江、行知上海、行通中国、行达世界的研学课程和图谱。建设区级劳动教育基地群,形成1+1+N教育模式(1个课程中心、1个实践中心、N类劳动实践基地)。继续加强松江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街镇等平台,落实初中学生社会实践和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形成纵向衔接的培育方式和全面覆盖的信息管理机制。

  6.心灵呵护,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加强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多个分中心和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推进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加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齐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态化开展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24小时、365天心理热线及网络咨询。结合“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开展多途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全覆盖;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和示范校评估。扎实推进“云间”系列心理和家庭教育服务品牌的特色打造,重点关注、引导未成年人预防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深化医教结合,进一步搭建医生、教师和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沟通平台。整合政府、学校、社会、医院、社区等领域的多种力量,构筑“九城一心”心理辅导+家庭教育共同体,创新“心辅中心+家庭中心”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双中心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满意度。

  7.共育共进,完善松江教育育人体系

  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家学校、家文化、家松江、家同盟、家幸福、家之道”六大工作建设,构建区家庭教育框架,形成家校共育标准体系、组织体系、师资体系、课程体系、保障体系、品牌体系;参加“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评估,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达到全区中小学校(幼)的20%;健全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区家庭教育专委会的作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建设、家长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指导、研究功能,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范学校家长委员会运行,强化家长学校教育指导功能。立足新城区域需求特征,优化特殊教育整体布局,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整体架构语言文字工作体系,坚持品牌活动品质引领,凸显云间地域特质,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品质发展。加强区语委体制机制建设,依法依规配足配强区语言文字工作专职人员;完善区语委全委会制度,推动区语委各成员单位贯彻国家及本市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任务举措;依据《上海市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监测指标(试行)》,从新媒体语言治理、语言规范、语言测试等多途径促进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全面发展,强化体育教育、美育熏陶、劳动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一流基础教育

  8.聚焦课程教学,推进中小学教学变革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展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活动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抓好区域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教学品质。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实施学校美育、体育和劳育课程改革,探索分层分类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深入推进“三心”课后服务工程,通过各种社团及体育、艺术、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加强中考改革新增项目的研究,制定和完善中考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及时总结提炼中考改革经验,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以育人方式改革为重点推动普通高中深度变革,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进特色高中建设,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9.聚焦优质均衡,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深入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推动义务教育高品质发展。开展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教师柔性流动长效机制,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统筹规划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启动并实施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开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和结对帮扶,提升办学水平。基于中期评估情况推进强校工程,进一步发挥引领校和专家的指导作用,激发实验校办学的内生动力,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推进新一批“新优质学校”建设,完善“一校一策”机制,高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发挥松江大学城资源优势,加强与大学的紧密联系,构建“环大学城优质教育新高地”。组建3个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引领的中小学教育集团,调整优化结构,盘活优质资源,提升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10.聚焦公正公平,推进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

  坚持公开、公平与公正原则,制定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根据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区域内常住人口分布等情况,整体规划,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小学阶段平均班额、初中阶段平均班额和高中阶段平均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和45人,其中新城范围内分别控制在40人、45人和4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小学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关停6~8所随迁子女小学并统筹安排学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毕业学生,统筹安排至公办初中或分校就读。

  根据《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充分发挥招生录取改革的正面导向作用,与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超额摇号”以及初中强校工程等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多元综合评价录取体系,促进义务教育整体优质均衡发展。

  (三)坚持普惠优质,建构托幼工作“雁阵式”发展新体系

  11.强化政府职责,保障托幼资源有效供给

  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健全区托幼和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和优化园舍资源规划和建设,积极应对入园高峰,全面满足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中适龄幼儿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落实规划配套幼儿园与新建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建设要求,制定《关于加强松江区教育公建配套建设的实施办法》,按常住人口每万人配建1所幼儿园,5年新建和改扩建25所幼儿园。统筹加大托幼供给总量,优化托幼需求结构和托幼服务质量,完成街镇公办园托幼一体化布点全覆盖,加大对园所生均、编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十四五”期间,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8%,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57%,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85%。以集团化办园加速优质攻坚,组建5~6个学前教育集团,推动4~5所公办幼儿园争创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每年支持3~4所公办幼儿园争创上海市一级幼儿园。

  12.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加强学前教育实践指导,构建区域学前教育特色;以集团化办园推进分层指导与分类实践,构建标准化、特色化和品质化“三化”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开展医教结合探索研究,完善区内托幼机构三级管理网络,以区级核心项目组、创新项目组为引领,巩固深化“医教结合”工作机制;落实《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加强对婴幼儿身心发展问题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提高教师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观察与支持能力;探索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依据《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完善区域幼儿园保教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提供课程优质资源的平台,健全评价过程,探索质量评价体系;落实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注重对学前幼儿进行入小学适应性教育,明确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一致性、内容的衔接性、活动形式的过渡性;注重提高家庭、社区对学前教育的参与度,每年争创3~4所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推进学前教育组团发展,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雁阵式”发展品牌。

  (四)坚持产教融合,构建优质职成教育

  13.对标国家战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在2020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到202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松江区以G60科创走廊建设为引领,深化与大学城的资源链接,同步构建跨区域的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机制。打造1个示范性职教集团,健全完善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四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建设35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区级校企合作基地、10个左右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社会技能服务能力,满足一线产业工人提升技能需求。

  14.服务产业发展,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资源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整合松江区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持续推进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建成1所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和1所产教融合型民办高职院校——华策影视学院。重点发展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开设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九大专业,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实训中心建设标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拓宽技能人才上升通道,结合松江大学城的地缘优势,打造一批“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专业;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健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深化育训结合,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贴近区域产业发展,健全相关委办局、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联动机制;扩大职业集团覆盖范围,建设有区域特色的职教集团,推动区级校企合作基地发展,推进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优先建设高标准开放实训中心,重点建设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探索建设1个职业体验学习中心;加快推进松江区技师学院建设,开设8个技能专业;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15.满足市民需求,构建泛在可选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终身教育网络,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拓宽终身教育服务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终身教育,强化协同,激发活力,实现终身教育场所的有效递增。促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有效融合,实施职工继续教育“双元制”培训计划,推进在岗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新城范围不低于70%),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比例(新城范围不低于45%)。夯实服务平台,以特色课堂、学习团队、三类学习点为抓手,创建市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优质校(不低于8所),满足市民便捷学习的愿望。规划期内,在东北部地区新增一所老年大学,建成四级社区教育网络,5条市民修身“人文行走”线路,8大市民修身体验基地、60个体验站点。围绕“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目标,建设“人文松江”主题终身教育品牌。

  (五)坚持“身正为范”,打造“四有”教师队伍

  16.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学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出台加强学校党支部建设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宣传引导、教育监督和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学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开展松江教育系统党员先锋岗、示范岗评选,让党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走在前面。

  提升教师育德育心的意识和能力。将育德素养和育心能力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或思政、心理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把教师师德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奖励表彰等作为必要条件;研究教师对学生失范行为合理惩戒的办法,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支持和鼓励教师方式正确、理直气壮、充满热情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不断巩固和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荣誉感;探索建立松江教师师德荣誉制度;继续做好“松江教育年度优秀教师”评选品牌工作,通过市区两级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引导全体教师积极有为发展。

  规范并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持之以恒落实松江教育系统“八个严禁”制度,建立教师诚信档案,加大对违规行为的问责力度;建立教育系统党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监督检查机制;健全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的监督举报和督查检查机制,坚决杜绝损害人民教师形象的行为。

  17.坚持内涵发展,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大力加强区教育学院建设。围绕功能、任务和能力,加大经费投入,实施教育学院扩建工程,将区教育学院建设为上海市一流的教育学院,为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将教育学院对学校教师发展的评价纳入对区域学校发展评价和绩效考核整体框架,充分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加强对教育学院的支持,制定计划表、路线图,对标对表,进一步提高教科研管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成效。

  创新教师在职培养培训机制。新增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5所,加强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优化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和教材;提升区域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水平,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更加丰富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实施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健全教师团队发展机制,完善跨学科、跨校、跨区域团队建设;优化完善教师教育服务平台,构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学习经验分享、学习结果互认的学习环境;健全研修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以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需求为前提、以满足教师个性发展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强化2~5年青年教师的培养,深化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坚持人才高峰建设与梯队培养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变革指导方式,培养高端教育人才。基于平台建设,更新培养理念;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团队合作,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能力提升与情操锤炼,体现培养特色;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升华培养内涵。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抓手,建立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支持拔尖领军教师。面向全国集聚优秀高端人才,探索拔尖领军人才的引进、评聘、培育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和健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健全拔尖领军教师考核与流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构筑松江教育人才高地。

  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育治理能力,制定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标准,营造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环境;探索将优质数字资源建设纳入学术研究成果认定、教师职称晋升和荣誉评定机制。

  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推进松江“卓越校长”行动计划,开展教育管理者“个性化培养”,打造优秀教育管理后备团队;与松江大学城深度合作,加大校园长队伍的教育、管理、培养力度,有效提升教育管理队伍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完善校长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引育并举,做好校长职级梯队培养计划,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支持校长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坚持教育开放与交流合作。扎实开展教师教育领域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建立外籍教师管理评价体系,制定外籍教师聘任标准,不断加大高水平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拓宽教育国际交流渠道,加大选派重点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出境培训的力度,提升松江教师的国际素养,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创造条件。

  18.完善顶层设计,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学校教师配置标准和管理机制。完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教师配置标准,建立区、校两级教师需求及配置预警机制,建立区级调剂的动态调配机制;坚持总量调控与统筹使用相结合,逐步推行教师区管校聘制度;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员竞聘,逐步推进和优化高中学校、教育学院教师全员竞聘,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优化学校人员配置;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配备的监管,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落实沪教委相关要求,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保障学生就近就便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

  优化教师准入制度。继续筑高松江教师队伍准入门槛,规范教师招聘的资格审查程序,提升针对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检测水平,严把教育人才入口关;主动开展松江教育人才引进宣介,在全国范围优选一批高质量高校,建立优质师源基地;设置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安居基金,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大力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为人才成长提供优质服务,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提升松江教育的师资水平。

  畅通基础教育校长和教师专业技术发展通道。优化中小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发挥校长职级和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在干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导向功能;理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探索建立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加大乡村教师支持力度,开展乡村名师评选,完善吸引优秀人才到乡镇学校任教的配套政策。

  19.落实保障措施,强化尊师重教氛围

  建立健全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强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内部考核体系,跟踪评估各学校绩效工资发放效能,凸显绩效激励导向;建立不同学段教师绩效工资动态平衡机制,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等不同学段的教师绩效工资水平维持科学合理的比例。

  继续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奖励力度。充分利用区人才政策,面向海内外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和评选出占教师总人数15%左右的优秀教师进入骨干教师行列。分层设置专项骨干教师激励资金,提高名师名校长的待遇,发挥政府津贴人员、首席教师、学科名师、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充分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松江区年度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健全教师荣誉体系;讲好优秀教师教书育人身边的故事,弘扬教师精神,展示教师风采;政府设立骨干校长及教师考核奖励基金和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基金,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出资奖教,支持教育发展;营造更加优越的从教环境,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设立骨干校长及教师考核奖励基金、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安居基金和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基金。

  重点关注教师实际需求。提供新入职教师过渡公寓,切实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协调统筹力度,通过人才安居资金、公租房等各类安居举措,切实缓解和改善区域内青年教师过渡性住房困难;提供教育人才公寓,使引进的教师人才安居乐业;探索实施面向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咨询和社团活动,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区域教育和谐稳定发展。

  “十四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指标

  (六)坚持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质均衡

  20.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继续加大教育资源补给。加快松江新城、泗泾、九亭等九号线沿线和G60科创走廊区域的学校建设。积极参与16所大型居住社区学校建设。建设48所学校(幼儿园24所、义务教育学校19所、高中5所),全力引进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适时启动10所老城区学校升级改造;全力构筑松江“环大学城教育新高地”。与上海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共建从幼儿园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体化的未来智能教育生态圈;与黄浦、静安等区共建共享新优质教育资源。对标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推进40~50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理化实验室、中学英语听说教室的建设。加大浦南地区部分学校与周边资源的整合,完善资源配置标准,推进薄弱学校的“一场一池一馆”改扩建工程。

  继续完善新城资源布局。松江教育“十四五”规划新建学校48项,其中属于松江新城范围项目30项:幼儿园14所、义务教育学校12所、高中4所。新增教育用地面积约74.2万平米(约1113亩),新建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2.4亿元。发挥松江大学城优势,提升教育资源能级,扩大高校优质资源辐射,全力构筑松江“环大学城教育新高地”。

  松江新城教育资源布局“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建设一流高中集群。“十四五”期间,新建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合作举办松江云间中学、与华师大合作引进华师大二附中松江分校、与上师大合作引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松江分校;实施松江二中、松江一中改扩建工程;支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创办市特色高中。以此形成一流高中集群,不断满足松江人民对高中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期盼。

  (七)坚持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

  21.提升教育云网应用融合

  推进松江区教育云网应用融合。推动松江教育专网核心网络和中小学出口网络升级,不断提升互联网总出口带宽;完善区域教育数据中心云计算系统,基于上海教育云优化松江教育云,依托智慧松江建设,探索腾讯公有云与松江教育私有云共存的混合云应用,持续为本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计算资源及存储资源等云资源支持。

  优化应用运行环境。完善网络缓存、网站加速等配套设施,提升用户上网体验,提高教育网络基础设施的专业服务和运行保障能力,实现数据本地化,计算在云端,出口本地统一和云端CDN加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软硬件环境。

  整合、共享全区教育数据资源。加强“松江智慧教育”生态圈的云服务模式构建,在教育数据和教育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深化市区教育数据交换,依托一体化平台,建立开放、共建、共享的区域应用市场,构建按需付费云服务体系。

  22.推动大规模师生线上线下互动教学

  推进线上线下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教与学模式。推广“上海微校”“空中课堂”线上教育新模式,继续推进区“云间学堂”“研修培训”等区域线上教育品牌,推动建设适合学校大规模在线学习的信息化基础应用,以信息化辅助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变革,探索教师线上线下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教学、研修模式,探索学生在校学习与线上学习结合的学习新模式,构建学生学习空间,实现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深度融合。

  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支撑教学模式变革。结合骨干教师应用建立名师在线系列网络开放课程。引入第三方优秀线上课程完善区级在线课程。在原有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库数量、质量大幅提升。通过制度建设、行政力量引领,实现教师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赢。

  23.打造信息化标杆校和新型数字化学校

  推进市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培育5个区信息化标杆集团学校;形成市、区、校三级联动,推动数字实验室、全息课堂等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新的学习生态。探索技术与教育融合,把信息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媒介素养能力等纳入建设内涵;在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标准基础上,走出松江道路,打造松江特色。

  打造新型数字化学校。基于国家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规范,探索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主的云数智联校园建设,建立遴选新基建背景下的新型数字化校园创新应用模式,成熟一项,推广一项。推动校园广播系统、校园视频直播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开展新型物联校园建设,实现与校园无线网络互联,构建物联感知校园。探索云数智联的新型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师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以新型数字化校园建设及信息化标杆校培育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推进区域校园信息化建设。

  24.探索教育领域大数据应用

  以大数据运用推动教师成长。以智慧松江建设为契机,探索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结合人事、师训数据,以松江智慧教育一体化平台的数据中台为基础,提升教育数据治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描述教师数据指标,汇聚教师研修培训、教科研、教学业绩等数据;探索建立教师多维度发展性评价指标,形成教师“个人发展报告”。探索建立大数据可视化教师数字画像,实现教师培训需求的精确匹配按需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模式;实现教师个性化成长的精准数据支撑按需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新模式。

  以大数据运用推动因材施教。探索学生学业、体质健康、校外活动等数据汇聚,丰富学生天地应用,建立跟踪学生全学段、多维度、多来源的学习记录;试点采集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行为数据,开展建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心理健康检测与预警、体质健康检测与发展性评估应用,经过大数据分析,建立一生一档的学生综合全息数据档案,生成学生数字画像,创新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发展、生涯规划、学生评价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助力教师精准学情分析。

  (八)坚持稳慎推进,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

  25.深化新时代区域教育评价改革

  完善和落实教育评价体系。对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制定细则办法,落实落细改革举措,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和落实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把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落实到位;监督政府部门、街镇认真履行教育职责,接受上级人民政府的督导评估和社会评估,推动同级督政;坚持正确导向,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坚决问责追责。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完善和落实学校评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

  完善和落实师生评价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立德树人、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根本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作为教师“评优树先”、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完善和落实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深化学生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化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科学评价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业水平。

  项目13:教师评价改进项目

  坚持教育评价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探索实施松江区教师评价改进项目,重点围绕师风评价、教学实绩评价、学生工作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应用等问题,开展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 。

  (1) 师德师风评价。建立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群众评价多维一体的教师师德评价和监控体系,客观评价教师师德师风表现,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完善师德失范行为的预警处置机制。

  (2) 教学实绩评价。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鼓励教师科学全面育人,将量化评价和质性分析相结合,将发展性评价和标准化的评价相结合,科学体现教师教学实际绩效,将教师教学实绩和收入分配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3) 学生工作评价。引导教师立足一线学生工作,将班主任工作、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等纳入教师学生工作的评价范围,将班主任工作等学生工作的经历作为教师专业晋升等的必要条件。

  26.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推进课程建设。大力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创建工作。做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探索区域课程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学分制改革。实施中小学学科拓展项目,优化松江区“U(大学)-D(区域教育行政部门)-S(学校)”协作模式,对接强基计划,依托松江二中等学科基地建设,探索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为不同潜质学生提供更多发展通道和空间,推进高中学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深化课堂变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强化初高中学段的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跨学科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优化教研机制,建立新教材教研基地,加强区域研修共同体建设。

  27.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规范管理

  加强民办学校精细化管理。探索完善分类管理和差异化扶持配套政策。加大对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民办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力度;扶持发展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中小学教育,通过政策引导民办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民办中小学校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加大民办学校过程性监管。健全管理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学籍等日常重点工作的监管;完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年检制度,建立由计财、人事、基教、安全等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年检工作小组,对民办学校党团组织建设、经费收支、教师管理、课程建设等进行定期的全面督查。

  28.促进民办托幼机构办园质量提升

  强化民办托幼机构综合监管与全面指导。指导规范民办托幼机构办园行为,促进办园质量整体提升。支持推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和扶持工作方案,根据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等落实认定和奖补工作。加强对民办三级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实施民办三级幼儿园办园质量整体提升行动,鼓励并扶持有条件的民办三级幼儿园申办民办二级幼儿园。完善民办托幼机构联合审批制度,加强源头监管,严格准入管理。健全民办托幼机构区、街镇分级综合监管体系,完善跨部门合作的协调机制,形成综合监管合力。

  29.实施培训机构分类登记与管理

  提升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梳理各类培训机构的服务类型,实施分类管理,杜绝管理盲区。坚持权责法定、依法行政,依法公开管理的规则、标准、过程及结果,依法保护培训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明确部门分工和协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力度,创新优化管理举措,提升管理实效,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培训机构主体责任,行业组织、专业机构参与治理,鼓励社会各界共同监督,提升治理水平。

  30.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

  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隐患排查机制和整改机制;加强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广泛参与的学生安全保护网络;加快区教育管理安全中心系统平台联网应用。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营造未成年人良好的成长环境。广泛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未成年学生意外伤害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困难儿童保障机制。推进“法治副校长”和“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加强预防校园欺凌、预防网络沉迷、学校毒品预防的教育。持续深化“法律进学校”工作,完善罪错未成年人精准跟踪帮教机制,全面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31.探索区域教育开放合作

  加强区域教育交流。顺应区域发展,服务科创、人文、生态新松江,探索打造G60科创走廊合作城市的教育一体化,加大教育交流合作力度,力争初步形成教育区域创新共同体。走出一条松江教育和上海其他区教育交流合作的“一带”,和G60科创走廊合作城市教育交流合作的“一路”,对标一流,提升辐射能力。

  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完善体系建设,筹设专门的国际交流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突出项目引领,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举办中外教育国际论坛,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举办多形式国际教育交流,进一步提升国际视野和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深化地校合作办学。与区“科创、人文、生态”新松江建设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松江大学城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地校合作办学的红利。从利益互惠到文化引领,激发附属学校发展的内在活力;从附属共建到平等合作,完善附校治理结构;从品牌溢出到愿景共享,凸显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久久为功行稳致远。

  三、“十四五”规划保障措施

  (一)健全规划落实与保障机制

  确保本规划纲要对我区教育事业各分类规划、计划的指导和统领作用。强化各分类规划、计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统一;保障各分类规划、计划对本纲要确立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措施的分解、细化和落实;保障纲要与相关分类规划、行动计划、年度计划的配套、互补,推动规划纲要有效落实。

  (二)完善规划评估与调整机制

  落实规划评估机制,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完成效果,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提出针对性建议措施,并按规定程序及时调整与修订。

  (三)具体保障措施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责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找准松江教育强区的主攻方向,狠抓责任落实,努力建立松江教育的品牌优势,并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优势。

  2.强化专业权威的教育督导工作。全面落实《松江区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建成机构规范健全、队伍专业高效、督导方法科学、结果运用充分、问责权威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结合的督学队伍。构建专业高效的综合性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逐步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支撑的智能化督导体系,提高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工作效能,推动政府各部门依法全面履行教育职责、督促指导服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依法办学,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3.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注重教育经费向义务教育倾斜,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布局实施重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教战略,为引进高水平优秀教师、促进骨干教师柔性流动等提供政策支持。

  4.完善教育建设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建配套工作机制,依据《关于加强新建住宅区教育公建配套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落实教育公建配套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会议制度,加快推进教育公建配套项目建设。每年召开以教育工作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教育资源会议,与街镇合力谋划未来建设项目,补齐教育资源缺口,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5.完善落实问责机制。构建全方位协同推进松江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机制,上下齐心,处处出力,比担当、比干劲、比业绩,营造松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良好氛围。坚持任务导向,注重层层分解,通过项目制予以落实,建立问责制予以保障。

  6.强化统筹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功能,强化教育改革发展区级统筹的顶层设计。加强街镇、委办局之间的协调联动、信息联动,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数据共享水平,增强教育重大决策的及时响应能力,凝聚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7.加大松江教育宣传力度。聚焦“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发展目标,多角度挖掘鲜活的宣传案例,讲好松江故事,发出松江声音。增强官媒“媒体+政务+服务”的功能,全方位传播各类教育信息,扩大市民对教育政策的知晓度。加强与中央、市、区三级媒体合作,通过纸媒、网媒、电视、广播等立体式传播途径,塑造松江教育良好形象,展现新时代松江教育系统新气象新作为。

   

   

   

   

   

   

   

   

   

   

   

   

   

   

   

   

   

   

   

  附件:核心指标测算说明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2025年目标99.8%

  该指标主要反映松江3—6岁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普及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完成既定目标达到99.8%。《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3~6岁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9%,我区已提前完成。为进一步保证学龄前幼儿教育普及率,到2025年我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继续保持99.8%。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2025年目标99.9%

  该指标主要反映本区适龄儿童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十三五”期间,我区“义务教育的完成率”目标为 99.9%,实际达到 99.9%,而根据《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2020年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应稳定在 98.5%以上,2035年保持高水平,而松江适龄儿童构成中有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完成率。基于以上考虑,到 2025 年应在市标准的基础上继续保持 99.9%的完成率。 

   

  髙中阶段入学率

  2025年目标99.7%

  该指标主要反映我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十三五”期间,我区“高中阶段的入学率”目标为 99.7%,实际达到 99%。根据《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到 2020 年,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9%,到2035年保持高水平。因此,到 2025 年松江应保持在99.7%以上。 

   

  残疾青少年髙中阶段教育入学率

  2025年目标78%

  该指标主要反映我区残疾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区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78%。根据《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到 2020 年,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 70%,到2035年达到80%。因此,到 2025 年松江区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78%。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2025年目标99.5%

  该指标主要反映适龄残障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区残障儿童入学率目标为 99.5%,实际达到 100%,松江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重点加强重度残障适龄儿童接受个别化教育的比率。《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到 2020 年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 99.5%,2035年保持高水平。因此,到 2025年,松江区残障儿童入学率保持在 99.5%以上。

   

  中小学专任教师研究生比例

  2025年目标25%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99.5%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松江地区学前与中小学阶段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达到100%,研究生比例也已达到18%,其中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比例更是达到30.3%,随着近年新进教师研究生比例的提高,预计到2025年,松江全部专任教师的研究生比例可以达到25%。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2025年目标82%

  该指标反映职业教育的师资质量状况。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中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统计口径,“双师”型教师,指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同时拥有与所授专业相关的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我区提高标准为高级工及以上,目前,松江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任教师的比例已达到80.86%,在此基础上,力争到2025年,将此比例提升到82%。

   

  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比例

  2025年目标100%

  该指标主要反映松江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努力程度。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松江近年来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十三五”期间,我区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比例目标为100%,实际也保持为100%。到 2025年,继续保持 100%。

   

  义务教育阶段班额数(每班人数)

  2025年目标45人以内

  该指标主要反映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情况。《2020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实施意见》要求各区县要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小学平均班额为 45人、初中平均班额为50人,其中松江新城范围分别控制在40人、45人。随着本区公办教育资源布局的不断合理,建设的不断加速,到2025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班额控制在 45人/班以内。

   

  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2025年目标为57%

  该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对公建配套幼儿园资源规划和建设的情况,按公办幼儿园实际办园点数占比计算。“十三五”规划建造31所公办幼儿园,实际建成24所,公办幼儿园覆盖率55%。《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要求达到65%,“十四五”规划新增公办幼儿园25所,预测新增民办幼儿园12所,到2025年我区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可达57%。

   

  学前教育:普惠性学前三年教育覆盖率 

  2025年目标为85%

  该指标主要反映幼儿受惠程度,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计算。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出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区普惠性学前三年教育覆盖率67.2%。随着公建配套幼儿园加快建设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的提速,计划到2025年将此比例提升至85%。

   

  基础教育:标准化场馆池的学校

  2025年目标为3~5所

  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关于开展2020 年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案》要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一场一馆一池”规划项目年度开工率和累计开工率是主要考核点之一。《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要求,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五项标准”,搞好“一场一馆一池”(学生剧场、室内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建设和改造,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共享。

  目前松江区教育系统有标准化场馆池齐全的学校只有一所,在“十四五”期间完成3~5所标准化场馆池改造和建设。

   

  基础教育:专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和艺术教室的学校

  2025年目标为3~5所

  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中要求,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中要求,要按照相关规定,检查本地本校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器材的达标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添补有关器材设备,并结合校舍改造、扩建工程等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配置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基础教育:新建拥有射击馆和专业羽毛球馆的学校

  2025年目标为2所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最新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科学的“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需求,在中小学校建设专业体育项目场馆,同时为以后的专业赛事开展进行场馆布局。

   

  职成教育:区级校企合作基地

       2025年目标为35个

  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35家区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地,以松江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为重点,覆盖一、二、三产业。加盟的学校做到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成人高校全覆盖。力争基地规模有突破、运行机制有创新、合作项目有影响。

   

  职成教育:“人文行走”路线

                       2025年目标为5条

  “人文行走”项目紧紧围绕“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这一战略部署,立足松江魅力独特且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文化资源为引领,构建松江区“科创+人文+生态+高校”的人文行走线路框架,引导市民在行走中读历史、鉴人文、看变迁、养情操,让市民在行走之间感知云间的历史,触摸文秀之乡的文化脉搏,激发终身学习创新活力,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至2020年我区已开发3条“人文行走”路线,到2025年我区再开发5条独具特色的路线,扩大教育供给,满足广大市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终身学习需求。

   

  队伍建设:新增高层次教育人才

  2025年目标为40~50名

  松江教师专业成长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六级台阶、四级梯队”成长路径。目前有25名享受政府教育津贴人员、26名区首席教师以及391名区学科(德育)名师、634名区教坛新秀。2021年区教育局将启动第五轮强师兴教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规划到2025年,松江将新增高层次教育人才(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获国家荣誉教师等拔尖人才)40~50名。

   

  综合保障:生均拨款增长水平

  2025年目标为3%

  该指标主要反映地方政府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根据上海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各区开展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要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生规模计算的生均经费逐年只增不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综合保障:全部项目绩效评价覆盖率

  2025年目标为100%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关于本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的教育发展目标,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成“预算政策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高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综合财力保障。

  相关链接:

  一图读懂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kfbvip.com/post/112.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